吃瓜QQ群,免费吃瓜QQ群,吃瓜社最新版,吃瓜不迷路,聚集最新吃瓜信息!

中俄游客深度互動重塑兩國文旅生態鏈

2025-05-09

來源: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

20255月,中俄兩國以“文化年”為契機,通過游客的雙向流動和深度互動,推動文旅合作邁入新階段。從莫斯科紅場到三亞海灘,從歷史地標到非遺體驗,兩國游客的足跡不僅串聯起多樣化的旅游資源,更重構了文旅產業鏈的生態邏輯。這種雙向奔赴的背后,是政策支持、市場需求、文化認同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綜合作用,其影響已滲透至兩國經濟、社會與文化交流的各個層面

中俄文旅合作的深化離不開兩國政府的戰略規劃。20245月,中俄聯合聲明明確提出繼續高水平舉辦20242025年“中俄文化年”活動,涵蓋文藝演出、互辦展覽、圖書館合作、藝術教育等十余個領域。

黑龍江綏芬河市通過“政府主導+資源稟賦+業態培育”模式,推出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狩獵、堪察加半島雪地溫泉垂釣等特色路線,并開發文創冰棍等網紅產品,累計銷售額超60萬元。黑河市以“非遺版”春節活動吸引俄羅斯游客,通過包餃子、針灸體驗、鄂倫春族民俗展示等沉浸式項目,將中國年文化推向國際。滿洲里市打造“旅游+科技”跨境研學品牌,組織中俄青少年參與人工智能科創實踐,2024年研學游人數突破萬人。  

這些實踐表明,政策紅利正通過地方創新轉化為具體的文旅產品,形成“國家—省—市”三級聯動的合作生態。

游客雙向流動 數據背后的文旅消費鏈延伸

2024年至2025年,中俄游客互訪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,直接推動兩國文旅消費鏈的延伸與升級。據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統計,2024年以旅游目的入境俄羅斯的外國游客達157萬人次,其中中國游客84.8萬人次,占比54%,較2023年增長4.2倍。中國游客偏好集中于歷史地標與文化體驗。為適應需求,俄羅斯機場、景點增設中文標識,網紅餐廳推出中文菜單,并新增19條中俄直航航線。  

中國對俄游客的吸引力呈現多元化特征。攜程數據顯示,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俄羅斯入境訂單量同比增長213%,熱門目的地包括北京、上海、三亞、張家界等。三亞憑借免簽政策、直飛航班和“中西交融”的度假環境,成為俄羅斯家庭游首選,夏季旅游套餐價格同比降幅達10%-15%。此外,張家界、成都等城市因自然景觀與美食文化躋身“必去清單”,秦皇島則因親子游設施完善吸引半數帶孩家庭。

文旅產品創新 從單一景點到矩陣化生態  

兩國文旅產品的升級,既包括傳統資源的深度開發,也涵蓋跨界融合的新業態。  

黑龍江省沿中俄邊境構建“景區矩陣+文化活動矩陣+民宿矩陣”,推出虎頭風景區、神州恐龍博物館等50余家文博場館,以及中俄文化大集、雪地電音節等活動,2023年吸引31.7萬俄羅斯游客入境。非遺活化黑河市新生鄂倫春族鄉通過摩蘇昆說唱、肉干制作等非遺項目,讓俄羅斯游客體驗“原始部落”文化。節慶經濟鶴崗市舉辦中俄青少年藝術交流周,160名俄羅斯“小套娃”參與剪紙、國畫、花燈制作,推動文化認同從青少年群體萌芽。  

滿洲里市將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編程融入跨境研學,打造“旅游+科技”新模式,激發青少年對前沿技術的興趣。  

文旅生態鏈的重塑離不開交通、簽證與服務的支撐。20254月,中俄間往返航班量達1903班,同比增長57%,覆蓋中國20個城市與俄羅斯14個城市。海南對俄實行免簽,莫斯科至三亞航線日均一班;中國對俄推出電子簽簡化流程,進一步降低出行門檻。俄羅斯部分酒店引入中式早餐,中國景區增設俄語導覽,兩國旅行社聯合開發“一價全包”套餐,提升消費體驗。  

文化認同 從旅游消費到情感聯結  

游客互動不僅帶來經濟效益,更深化了文化認同。俄羅斯游客在黑河扭秧歌、寫福字,中國游客在莫斯科收藏二戰紀念品,這些行為表明文旅交流已超越“打卡”層面,成為情感共鳴的載體。2025年,中俄聯合攝制的紀錄片《從莫斯科到北京》在兩國社交媒體播放量超千萬,進一步推動民間好感度升溫。  

2025年的中俄文旅合作,既是兩國戰略互信的縮影,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典范。游客的雙向流動不僅重塑了產業鏈,更搭建起“民相親、心相通”的橋梁。當俄羅斯游客在三亞海灘寫下“中國,達瓦里希(同志)”,而中國游客在莫斯科地鐵站凝視歷史浮雕時,兩國文旅生態的價值已遠超經濟范疇,成為文明互鑒的生動注腳。 


其他文章

返回頂部